这自古以来,皇帝基本上都是死在皇位上。非要说,那的确有特例,但这特例都是在武力下被逼迫退位的。
现在皇帝这好好的,怎么就要退位了?
一部分大臣立刻上折子表示皇帝不可退位。
问及原因就是太子太年轻,对朝政不熟,还不够稳重,哪能为皇。
皇帝看到这些折子道:“论对朝政不熟谁能比得过朕?当年朕刚入京,连朝政都不会处理,要这么说的话,朕就不该当这个皇帝。”
皇帝说的直白,但这种时候,哪有人敢接这个话。
也有一部分人意思意思上了个折子,希望皇帝慎重考虑。
在外人看来,萧宴宁若登基,这部分人有利可图。
皇帝看了看他们的折子,并未做出太多评价。
禅位诏书起草差不多了,皇帝召见了萧宴宁。
他心里虽然做了准备,但看到萧宴宁,心情还是有些复杂。
皇帝本来就有雄心大志,并不愿意屈居人之下。
只是他现在真称得上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一想到那些乱七八糟的事,他就出不来气儿,夜里睡不着白天头疼欲裂,御医的神色也越来越凝重。
皇帝也不是傻子,明白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点糟糕。
反复、犹豫之后,最终皇帝还是下定决心。
这辈子,皇帝也就在萧宴宁的事上,退了一步又一步。
一开始他就没想要萧宴宁这个孩子,出生了,想着捧着就是了,结果捧着捧着又变味了。
也许,萧宴宁天生就是来克他的。
皇帝在心里叹了口气,克不克也就这样了。
皇帝深吸口气:“小七,朕意已决,过些时日就正式祭天拜祖,告知天地和祖上,朕要禅位于你。”
萧宴宁:“父皇,儿臣不愿意。”
皇帝:“……”
皇帝满眼诧异:“封你为太子时,你二话没说就同意,让你成皇帝,你还不乐意了?这是终于学会了三请三辞?”
萧宴宁眼中有些哀伤,神色却很郑重严肃:“父皇,儿臣说的是真心话,儿臣愿父皇长命百岁。”
一句长命百岁,让皇帝心头泛酸,他道:“就朕这身体,长命百岁就别想了,能多活几年都是老天有眼。”
萧宴宁急了:“父皇……”
皇帝抬手:“人常说天时地利人和,朕此时禅位于你正合适。”
萧宴宁明白皇帝的意思,柳宗马上就要回京。他要是能在柳宗回京之前为帝,柳宗就会带着西羌投降的国书交到他手上,这将是个极好的兆头。
太子新立,西羌破。
新皇登基,接见投降的西羌王族,从他们手中接投降书,继而册封他们。
这是皇帝的功劳,也是新皇的功劳。
皇帝这是想借西羌投降之事为萧宴宁造势。
给黎民百姓更多讨论空间,总能压下那些恶毒的流言。
萧宴宁从未说过,但皇帝知道,有关太子病逝的事,外面各种流言都有。有一些不知情的老百姓谈起此事时,总是说萧宴宁杀兄夺了太子之位。
而流言这东西根本阻止不了,破除流言的最好方法就是有一个更大更好的流言掩盖掉它。
一个福星般存在的帝王,就是最好的方法。
所以皇帝才会说天时地利人和。
若搁在以前,皇帝就算身体不适,也不一定能下得了这个决心。
毕竟坐在那个位置上太久了,享受帝王的权利也太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