阮锦:……师爹又是什么称呼?
阮锦一脸无语,说道:“是伤了点,正想说带他回老家休养几天。对了,你来桃花县这么长时间了,也没往乡下去转转。不如趁着这个机会,跟我们一起回乡下待上几天,领略一下我们阮家村的农家风情如何?”
尉迟融一听,问道:“师妹也去吗?”
听到他说师妹,阮锦还怔了怔,这才反应过来他说的是三儿。
阮锦摇了摇头:“她不去,这边忙不过来,除了四儿,其他三个人都要待在这边维持正常生意。”
不过他决定给阿五请几天假,把阿五带上,毕竟少学一天,阿蛮就得罚他扎马步。
尉迟融一脸高兴的说道:“没想到我在师父这里竟是如此的不一般,其他弟子都不带,偏偏带上我一个。我……我真的是……”
看着尉迟融夸张的表情,阮锦的唇角抽了抽,心想这个人是不是在搞抽像?
他懒得理会尉迟融的自我感动,跑去叮嘱了三儿一些事,只说自己要回一趟老家,这边的事就暂时交给他们三个管理,也算是给他们三个的一次考验。
别的都还好说,食品的安全卫生一定要抓好,还有制冰的事,眼下是尉迟融的手下在做,若是有多余的,便卖给急需冰的百姓,一定不要藏私。
关于食物的配方什么的,阮锦也从来不藏私,谁愿意要便拿去,只是眼下并没有人好意思伸这个手。
就算是有,也是私下里偷偷摸摸的做。
阮锦从来不觉得这些是自己的专利,他只是美食文化的搬运工罢了。
三儿一听师父要离开几天,便有些没把握的说道:“师父,我……我行吗?”
阮锦拍着他的肩膀道:“有什么不行的?你从前还不觉得自己能做女大厨呢,现在不也是做的风声水起?”
三儿抿了抿唇,重重的点了点头,应道:“好,师父放心,我一定把咱们的蛮锦食记守好!等着师父回来!”
阮锦轻笑:“放轻松,别那么紧张。平常怎么做,还是怎么做就好。”
而且有他吸引火力,把那姓荣的目光吸引走,十有八九他是不会把蛮锦食记怎么样的。
三儿轻轻点了点头:“好的师父,我知道了。”
其实他倒并不是很担心这边,有他们三个,还有尉迟融的一些护卫,不用担心有人来闹事。
只是这次回阮家村,他确实心里没底,如果事情不顺利,他们这些小人物,是无法和荣安良以及郡尉相抗衡的。
阮锦轻叹,多说了一句:“如果我一直不回来,遇到事你多和阿大商量,一定要把咱们的食记经营好。”
三儿被他吓到了,当即问道:“师父,是不是出什么事了?是不是和师爹受伤的事有关?”
阮锦:……
不是,你们这一个个的,是怎么把这个称呼统一下来的?
算了,阮锦懒得和他们计较这些,只道:“没什么大事,只是以防万一么。毕竟这一去,我也不知道几天能回来。万一延迟几天,也免得你和阿大阿二担心。”
三儿又点了点头,心里却总觉得不踏实,可又深知自己做不了什么,只能按照他的吩咐,把这蛮锦食记看好了。
有时候她挺羡慕四儿的,可以一直跟随在师父身边,可她又不能无所事事,师父说她才是传承自己衣钵的人,她要把美食做好,做师父最好的接班人,她不能把心思放在旁的事上。
阮锦不知道三儿想了那么多,也不明白他之于小五义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人生引路人。
以至于第二天阮锦白天出发后,阿大晚上便骑着马去他家门外守着,天快亮了再骑着马回来,守蛮锦食记的摊子。
他撑不住了再换阿二,两兄弟就这么轮换着,生怕阮锦出什么事。
如果不是第二天就被阿蛮抓了个现形,让阮锦把他赶回去了,这两兄弟估计会连守好多天。
阮锦找四儿吐槽的时候,四儿还觉得他们做得对,只道:“少爷何必把他们撵走,就让他们守着,多一个人不是多一份安全?”
阮锦无语,心想如果这次真的失败了,别说多一个人,多一百个人也是无济于事的。
阮锦再次回到村子里时,有一种莫名的陌生感,虽然才离开了一个多月,但毕竟这里并不是他长大的地方,于他来说,也只是待过几天罢了。
一回到村子,阮锦便带着阿蛮去给阮大伯上了坟,又去村口石匠家订了一块新的石碑,他现在赚钱了,总要给阮大伯把坟修缮一下。
说实在的,如果不计较这一堆糟心事儿,没有阮家二叔和三叔这两家子奇葩,阮家村的确是个风景秀美宜居的小村子。
这大概也是为什么,九哥当年选择了阮家村作为隐居地的原因。
尤其是阮锦家,开门见山面水,除了离县城远了些,没有一处不好。
尉迟融骑在马上,欣赏着此处的美景,还随手摘了个桃子,在衣服上蹭了蹭便啃了起来。